《东华大学报》
出版时间:2020-11-30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锦瑟》赏析■曾双余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此诗语句精美,意义幽深,意境神奇幻渺,深为后世文人所喜欢。同时,这也是文学史上最为聚讼纷纭的一首作品。宋元以来,许多注家都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或言其为报国无门,或言其为自伤身世,始终未形成统一意见。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就题目而言,历来即有不同观点。有专家认为这是一首截取全诗前两字为题的“无题”诗,这种传统源自《诗经》,如《蒹葭》《谷风》《氓》等。也有专家持相反意见。笔者认为,这首诗借鉴了诗经“起兴”的手法,从华丽之瑟入笔,感慨其弦、柱皆为五十之数,一弦一柱,似可纪诗人所经历之青春年华。但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更为深远,寄托亦更为深沉,作者感慨万千。锦瑟精致,青春美好,但都已无可挽回地随风而逝。所谓“英雄暮年,美人迟暮”的悲剧心态,已经明显浸染入诗之首联。
  次联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故,暗指生命虚幻难明,不可捉摸。下句借蜀帝杜宇满腔无奈心事寄托于杜鹃泣血之鸣,写自己满腔无法明言之心事。前贤认为李商隐借“冤禽”写恨意,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怨怅,而不仅仅是写光阴暗换,年华老去。
  律诗四联,与明清八股文之“起承转合”有相通之处。首联应题,颔联承此而来,或写景,或叙事,每至颈联,即出转折之意。但作者所推出的两个意象,精美异常,并充满神话色彩。传说中,海里鲛人泣泪成珠,蚌纳珍珠,张壳向月,使珍珠饱受月之精华灵气,更为晶莹耀眼。陕西蓝田自古以来是盛产美玉之所,日光明媚,照耀之下,良玉光泽氤氲,似乎升起一层淡淡的轻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宁静,而微带缥缈之感。
  一到尾联,作者情绪急转直下,笔触陡然转向感慨深沉的一面:我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已成过往,能够追忆的,不过是当时的一些情景罢了。即便是身在当时,亦甚为惘然,无从捉摸。
  但为繁华,皆已不可触及。短暂的生命,留给诗人的竟然是一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与落寞。
  清代史学家赵翼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晚唐。他耳目所及,大多是官场倾轧,身处牛李两派漩涡之间,更觉进退失据,在仕途上已无进取之心。他如后世小说中之林黛玉,常觉寄人篱下,有难言的苦衷。“事不如意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对他来说尤其如此。发而为诗,意境幽深,晦暗曲折,殊难寻绎其意旨所在。
  《锦瑟》整首诗语精句美,婉丽可人,格律严谨。在格律严谨方面,晚唐诗坛中能与杜甫相提并论者,唯有义山一人。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顿挫沉郁,李商隐之诗则恰如其名:隐而费商。商本身也有猜谜的意思,义山之诗意,深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难以捉摸。然而,唯其言美意深,故李商隐之诗甚为历代评家所喜,笔者常用几个唐诗选本中,李诗皆列入围前三,亦足以证明。 (作者系体育部教师)
f

东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7530次访问,全刊已有264652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