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报》
出版时间:2019-10-15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成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戴昌钧







  我是幸运的,能出生在并成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题记今年我已75岁,我5岁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鲜艳的红色、庄严的五颗星星深深地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时每年国庆节都有群众大游行,于是观看游行就成为我们小孩非常期盼的事情。
  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我知道祖国有长江黄河,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乃至感叹:我是多么幸运,能出生并成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1961年我幸运地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那时共和国正经历困难时期。到南开后的第一顿饭是高粱面馒头,对于吃惯了米饭的上海人有点难以下咽。但是艰苦条件并没有扼制我求知的渴望。在教室里尽情享受着教授们对数学逻辑的精彩解读;课后一枝笔,一张纸,静静地冥想着解题的奥秘,感悟着数学的精妙,多么美妙的时光。直到现在,当我看到教室里三三两两的学子在安静看书的时候,总勾起我念书时的愉悦和幸福感。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近五年的本科学习生涯。随之而来的却是十年动乱,偌大的校园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但是动乱并没有熄灭我心中的求知欲,我一头扎进图书馆,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深邃的思想、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严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我这个理科生看到了另一个天地,也为我日后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当“四人帮”覆灭,共和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我从天津远郊的一所乡村中学以优异的成绩重回阔别十年的母校,师从南开大学副校长胡国定先生。当我再坐在教室听到教授讲课,撰写学位论文并开始学术研究的时候,心里泛起的是一种既伤感又甜蜜的感受。学习改变命运,科学研究是幸福的,我也成为马克思所言的“有幸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人”了。
  1986年我受南开管理系委派,到美国坦普尔大学经济系进修。不久,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访问美国犹他大学、波士顿大学、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其中与犹他大学完成《中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合作研究项目,部分成果在法国(1999)和美国(2000)出版的论文集中发表。
  1989年,我作为南开大学研究团队一员参与刘源张院士领衔的管理科学第一个国家重大项目《我国工业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中,我负责完成的一项成果获国家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1993年,我在南开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作为人才引进转入我校管理学院工作,曾多年任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
  在我校工作期间,我引进了波士顿大学国际合作MBA项目(IMP-China),为学院吸收国外管理教育经验以及学院教师访问该校交流进修提供了条件。我也为管理学院博士点的申请成功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在40余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我累计培养硕士、博士100余名,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但是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感觉我是在踏踏实实地跟随着祖国的脚步成长,是在用祖国培养我的知识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由此感到一丝欣慰。
  (作者为东华大学民盟盟员,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东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182次访问,全刊已有26483922次访问